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唐代〕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注释
次:停泊。
盱眙(xū yí):今属江苏,地处淮水南岸。
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
舫:船。
临:靠近。
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
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洲。
秦:今陕西
赏析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3年),时诗人出任滁州刺史。盱眙,县名,韦应物自长安赴滁州经过此地。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简析
《夕次盱眙县》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而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含蓄动人。
韦应物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70篇诗文 177条名句
行路难·其二
李白〔唐代〕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长相思·其一
李白〔唐代〕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长天 一作:高天)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