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耆氏蜡辞
佚名〔先秦〕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昆虫不要繁殖成灾。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注释
蜡:通“腊”,古代祭祀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反: 通“返”。
宅: 河流的堤岸。
泽: 水草地、沼泽地。
作: 兴起。
鉴赏
这首上古歌谣《蜡辞》选自《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就是神农氏,是掌管祭祀的官吏。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随之而来也就有了为农业进行祝祷的宗教祭祀活动。这首《伊耆氏蜡辞》便是一个叫伊耆氏(有说即神农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蜡辞”即“腊辞”。蜡辞:周代十二月蜡(腊)祭祝愿之辞,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腊祭的习俗至今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保留着。
这是一首古老的农事祭歌,属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谣。《礼记·郊特
创作背景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随之而来也就有了为农业进行祝祷的宗教祭祀活动。这首诗便是一个叫伊耆氏(有说即神农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成华·先秦文学观止: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简析
《伊耆氏蜡辞》是一首歌谣,出自《礼记·郊特牲》,这首歌谣原是蜡祭的祝辞,实际上表现了中国远古时代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要求控制自然灾害的愿望。全歌都是祈使语气,显示出古人要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气魄,映射出他们要求改变劳动条件的理想。
阴饴甥对秦伯
左丘明〔先秦〕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罔两问影
庄周〔先秦〕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易传·系辞传上
佚名〔先秦〕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