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商於子家境贫寒,没有小牛来耕地,于是他牵了一头大猪套上车,向东边田地驶去。大猪不肯套上轭具,即便套上了也反复挣脱,一整天都没能耕完一小块地。宁毋先生路过,责备他说:“你做错了!耕地应当用牛,因为牛力大能翻起土块,蹄子坚硬能踩入泥泞。猪即使再大,怎么能用来耕地呢?”商於子生气却不回应。
宁毋先生又说:“《诗经》上不是写了吗?‘于是造访他的同僚,从猪圈里抓猪’,这是说猪是用来做菜肴的。现在你却用它来代替牛耕地,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怜悯你才告诉你,你却反而生气不回答,为什么?”商於子说:“你认为我颠倒了事物,我也认为你颠倒了。我当然知道耕田必须用牛,就如同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