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美吟·绿珠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豪门大富把明珠当瓦砾一样抛掉,石崇哪里看重过绿珠的美丽姣俏?
福气都只因为是前生所造就注定,更有同归一道可安慰死后的寂寥。

注释
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
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
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缘:因为。
顽福:如同说“艳福”,因为“哀感顽艳”连用,故用顽代艳。这是宿命论的错误说法。

参考资料:完善

1、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晋代石崇和绿珠的故事。黛玉同情绿珠之死,但却认为她的殉情自杀是不值得的。第一句“瓦砾明珠”是联系石崇的富有奢侈这一背景而作比喻,说石崇富甲天下,美人成群,实际上并不把绿珠当回事。这一句,实际上不是描写事件的开始,而是对整个事件的概括,放在最后亦可以,像倒装句之类。第一句也有脂批指“明珠”,与“瓦砾”相反者。该句喻将尤二姐和尤三姐这样美丑间杂的两种事物一起写出来给读者看。第二句就把“石崇轻视绿珠”的意思明白表示出来。这句采用反问句的方式,加强对石崇嘲讽的语气。前两句都是说石崇对绿珠从来都未有过真实的感情,不会看重她,反倒是把绿珠当做瓦砾一样的抛弃。后两句引用潘岳赠石祟《金谷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绿珠》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绿珠为报答石崇而死,尽管林黛玉认为石崇不一定是完全值得绿珠的付出,但林黛玉对绿珠飞蛾扑火的激情和决绝是有鲜明的欣赏的,同时也暗示黛玉自己亦是飞蛾扑火之人,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绿珠》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

参考资料:完善

1、 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

简析

  《绿珠》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是说,石崇视明珠如瓦砾,不曾真心看重过包括绿珠在内的美貌女子;后两句谓,石崇的福份是前生注定的,虽然他不见得真正爱绿珠,而绿珠却甘心为他殉情。此诗借歌咏绿珠,抒发了林黛玉对于把女性彻底玩物化的封建权贵的愤慨,同时也对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毒害,丧失起码人格的女性表示哀叹,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67篇诗文  88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曲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袭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嘉峪关感赋

林则徐 林则徐〔清代〕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口技

林嗣环 林嗣环〔清代〕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语文教材版本)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